毒性關係中的反思風險
我們活在一個心理學知識逐漸「流行化」的時代。書店擺滿各種「自我覺察」的指引,社群媒體不斷推播「自我反思」、「自我對話」的金句。這些詞彙彷彿成了現代人的救贖—畢竟,誰不想更成熟、更人間清醒呢?然而,當心理學的核心概念遭到拆零、碎片化、去脈絡化後,它往往失去了原本應有的張力,只留下空洞卻光鮮的口號。這種簡化的心理學知識,不僅沒有帶來真正的自由,反而製造出一種新的束縛:個體被各種包裝過的心理話術,捧著各種心理健康指標,投入無限的自我內省與反思,而結構性的壓迫與關係裡的暴力卻被遮蔽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