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靈課程 vs. 心理諮商,你分得清嗎?

2025-02-15

作者:陳雪如 諮商心理師

心靈課程 vs. 心理諮商,你分得清嗎?
心靈課程 vs. 心理諮商,你分得清嗎?

幾天前,Youtuber錫蘭發布了一支「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」,影片內容引起熱烈的討論。近年來,許多「心靈成長課程」打著心理學名義,卻缺乏專業訓練,甚至用勾出創傷、羞辱控制、阻斷社會連結來影響學員。 但真正的心理諮商強調的是安全、賦能與尊重選擇,幫助個案更適應生活,而非加深混亂。捷思心理治療所的陳雪如諮商心理師看完影片後,也有話想說,來看看她是如何看心靈課程: 

我發現很多人搞不懂,什麼是心靈課程?什麼是心理團體課程?或者是成長課程?

最簡單的,就是看證照 ,授課講師是否受過專業訓練,是否有諮商心理師或臨床心理師的證照。另外,我也遇過有個案找人諮商,但遇到的是密醫,也就是對方用諮詢來規避諮商的法規,但他本身沒有諮商心理師的證照,或者他的證照是中國的心理師證照,中國的心理師證照,只要去考試就會過,但本身完全沒專業訓練的背景,通常在台灣,是不會認證中國的心理師證照的。

在台灣要拿到心理師證照,需要諮商或臨床心理相關科系碩士畢業,經過實習,參加國家考試,通過才可能拿到證照,背後專業的養成,耗時費力,是需要底蘊的累積。影片中心靈成長課程與心理師的價值觀有什麼不同?心靈成長課程,運用許多諮商、心理學的概念,但我覺得運用的背後,目的非常不同。

心理專業與心靈課程區分圖
心理專業與心靈課程區分圖

第一:勾出創傷vs保護個案安全

在影片中心靈成長課程,顯示帶領著會刻意勾出成員的創傷,並責怪這樣的創傷是個人所造成。當一個人創傷被引發,會陷入情緒中,會變得混亂、脆弱,此時,很容易受他人影響,深陷課程,也很容易因為強烈的情緒,覺得課程好像很有用。可是在心理師專業受訓過程中,我們最強調的是保護案主的安全。我們認為,如果這個創傷被引發,但卻收不回去,或難以治療,我們寧願這個創傷不被引發。因為,有時候創傷,對當事者來說很痛苦,他當時好不容易活下來了,把創傷蓋住、遺忘。在沒有足夠的安全評估狀態下,強硬的撕開過去的創傷,這次,案主不見得仍可以活下來,也或者案主的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,例如影片中,有人開始無法上班、或者總想拿刀刺自己。

諮商的目的,是要案主能夠更適應生活,而不是造成案主更多的混亂。另外,諮商中也很強調選擇與責任,但這個責任,絕對不是將案主的創傷,歸咎於個人。人是集體的,一個人出現狀況,是整個家族系統,甚至社會系統的破洞。更遑論將不該發生的傷害,矛頭指向當事人,暗示當事人被侵犯,是因為自己穿著問題,這根本二次傷害,是非常非常不該出現的話。一個人受到很大的傷害,應該被同理、被疼惜,而非被責難。

第二、阻斷社會連結vs鼓勵社會連結

心靈成長課程會藉由羞辱否定責罵,破壞當事者的自尊,將帶領著視為不可挑戰的權威。當事者依賴、盲目相信帶領著時,不會質疑對錯,也不會膽敢離開團體,更會困惑,我想離開團體,是不是我有問題?在心靈課程中,鼓勵內團體的連結,卻禁止外團體的連結,當事者被放置到一個極端的價值觀中,只能說服自己認同,不然就是異端,會被排斥。然而諮商中,我們的最終目的,是案主可以不需要心理師,回到社會中正常的生活。

諮商關係是一段特殊關係,在某段時期存在,陪伴個案,協助個案更能跟身邊的人對話溝通,慢慢地,個案會成長,不需要心理師,也能跟身邊的人靠近、溝通,此時,心理師在案主生活存在的必要性就會慢慢淡出。甚至在諮商中,我會鼓勵案主對我提出質疑或擔憂,這都是處理關係的一環,當案主選擇不繼續諮商時,也絕對尊重,每個人本來就有每個人的生命步調,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,我能協助你一程,那很好;但若不能,也沒關係。而生命中,會有各種可能性,也不是只有我能幫助對方。離開或相遇,都是尊重個案選擇。

第三:羞辱與賦能

心靈成長課程,常有的一個環節,是彼此互罵,並且帶領者公開羞辱成員。藉由摧毀自尊的過程,盲目相信服從帶領者,同時也否定過去的自己,建構一個「帶領者」希望的自我。在諮商關係中,我們絕對不會故意讓案主感受到被羞辱的經驗,相反地,我們傾向從諮商中,賦能個案,也就是讓個案看到自己做的不錯的地方、一路以來的辛苦,甚至理解自己為何會做那樣的選擇。

諮商讓個案自己尋找他想要怎樣的自己,而任何選擇,都沒有對錯,諮商不為當事人選擇,因為無論何種選擇,人生是當事者的,都是當事者來承擔後果。沒有絕對好的選擇,也沒有絕對壞的選擇,但透過諮商,可以更清楚,自己為何做這樣的選擇,並「重新決定」哪些決策依據要保留、哪些要調整。

讓一個人感覺不好,並不會幫助這個人變好。心靈成長課程買單的人很多,我想背後也代表,需要醫治的人很多。每個人在生命中,或多或少心裡會有些受傷或需要探索、釐清的經驗。希望好不容易鼓起勇氣,面對自己、向外求助的時候,可以被溫柔的接住,好好被對待,而不是再次被否定跟羞辱,以及被控制。

本文希望能協助大眾辨識,帶自己在一個相對安全、有保障的管道,向內探索自己。有沒有用、有沒有效是一回事。但更重要的是,會不會對自己造成更多的傷害。安全,是第一。


**以上言論,僅代表我個人身為諮商心理師的經驗與看法,我無權替所有心理師發言,因此以上觀點,不代表所有心理師。** 


歡迎透過捷思心理治療所預約表單,預約雪如心理師~

延伸閱讀:

不知道該不該試心理諮商?心理諮商流程四階段解析

心理諮商與治療過程解析:短期與長期療程的差異與自我發現